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汶川 / 乡镇(街道)简介

漩口镇

发布时间:2023-05-17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基本情况:汶川县漩口镇,地处阿坝州东南缘,与成都市都江堰市接壤,距成都58千米,成都1.5小时经济圈,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境内生态环境良好,动植物种类繁多,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8℃,森林覆盖率72%,负氧离子平均数高于2.2万个/每立方厘米,山水相宜、层峦叠翠;全镇幅员面积104平方千米,辖11个村1个社区45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总户数4700户11800人,居民主要以藏、羌、回、汉为主。公务员编制39个,实有31人;行政工勤编制3个,实有3人;事业编制11个,实有12人;残联专干1人。

2022年实现农村经济总值8973.5万元,同比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2605.1万元,同比增长5.6%;工业产值51.55亿元,同比增长1.5%;劳务经济及第三产业9560.5万元,同比增长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5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32元,同比增长5.6%

一、漩口社区

漩口社区位于汶川县东南部1963年起成立了居民委员会,紫坪铺水库工程搬迁,撤乡并镇后由汶川县百花乡和汶川县漩口镇于2006810日正式合并。2008年“5.12”地震后,在广东深圳慈善总会的帮扶下,为漩口镇社区和漩口镇老年协会共同援建了办公大楼。目前漩口镇社区有三个居民小组(其中一组7801600人二组4501030人三组12592800人1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13栋,住户2489余共计5431余人主要由居民和农转非人员组成,其中常住人口1600余人,流动人口600余五保户00人,低保户99104人,目前党员有38,入党积极分子一名,发展对象两名,无预备党员。辖区内学校1所,医院1所,电信局1家,水厂1所,幼儿园1所,移动公司1家,供销社1所社区属民族杂居区,其中藏族563人,羌族589人,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255人,是一个共享文明和谐的社区

二、漩口镇瓦窑岗村

瓦窑岗村位于汶川县漩口镇境内,距县城约60公里,都江堰28公里国道213线贯穿瓦窑岗村一、二组,交通便利,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地处高山地带,平均海拔高度1350米,其中村委会海拔高度为900米。气候属于四川省盆地边缘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植被茂盛,年平均气勤洗手勤消毒搞好卫生防病毒温19.2℃。无霜期300天,年降雨量1350毫米,具有多雨多雾、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温和的特点,主要气候灾害为暴雨诱发洪灾。林地11732亩,草地77.4亩,一般耕地157.12亩,永久基本农田102.03亩,粮食作物以玉米、蔬菜、红薯、油菜等为主,经济作物以魔芋、林下药材有0个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黄连)、山木药材(厚朴、黄柏、杜仲)等为主。瓦窑岗村养殖生猪,全村森林覆盖率高,达到98%,降雨充沛,集中在夏季,土质肥沃,整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以中山河谷为主,高山河谷次之,少许低山河坝,生态较脆弱,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瓦窑岗村下辖4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203户、513人(不含因灾和因征失地农民农转非人员231人),以汉族为主,村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劳动力约395人,60岁以上老人5人;低保户8户,人数23人;新农合参加率100%,新农保参加率98%。2019年人均收入18550元。

三、漩口镇古溪村

古溪沟村位于漩口镇东南部,在岷江河右岸,距离县城68公里,距离都江堰市约40公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村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农业人口223户652人,因灾因征失地农转非人员249人,全村以汉、羌、藏族为主,村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良好,劳动力约470人。全村林地2380亩,草地67.9亩,一般耕地334.61亩,永久基本农田253.05亩。全村有脱贫户1户1人,五保户2户2人,低保户3户3人。村两委有常职干部5名,平均年龄43.6岁,大专1名,中专1名,高中1名,初中2名。村支部党员有27名,其中女性党员10名,男性党员17名,平均年龄50周岁,预备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务工、土地流转等,2022年人均收入约19500元。目前集体经济有新型标准化生猪养殖场1个,年出栏生猪2800头,年收入约25万元。

四、漩口镇百花村

百花村位于漩口镇西部213线贯穿全村,距离汶川县城大约45公里,距离都江堰市仅30余公里,西与漩口镇小麻村相连,南与漩口镇震源村毗邻。全村林地5863亩,草地149.4亩,一般耕地477.89亩,永久基本农田132.55亩。主要种植黄连、杜仲、白果、重楼等经济作物。5个村民小组其中一组4597人二组47124人三组3478人,四组61户158人,五组34户124人常住人口781,五保户11集中供养,低保户715人,目前党员有40预备党员1

五、漩口镇小麻溪村

小麻溪村位于汶川县漩口镇北部片区,位于高半山,是进入阿坝州的必经之处。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面积3.5平方公里,190户456人农业人口(一组109户256人、二组79户200人)非农业户口138人。主要有藏族、羌族、汉族,劳动力人口403人,低保户12户18人,五保户4户4人,小麻溪村现共有党员24名,发展对象2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预备党员1名。共有集体经济项目1个。

全村林地17025亩,草地117.7亩,一般耕地190.31亩,永久基本农田127.93亩。农业以种植玉米,油菜,红薯,大豆,马铃薯为主。种植业三木药材,(黄柏、杜仲、厚柏、黄莲、重蒌)。养殖业:(猪、羊、鸡、鸭等)。

六、漩口镇双庙村

汶川县漩口镇双庙村是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由原漩口镇宇宫庙村、漩口镇八角庙村合并而成的,于2020年05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村委会驻地位于东经10326'5",北纬3059'30",海拔约1000米,在镇政府驻地的西南方,系原宇宫庙村村委会。村委会驻地距离镇政府驻地约0.9公里,距离县政府驻地约70公里,距离都江堰市约40公里。全村林地22530亩,草地463.4亩,一般耕地287.35亩,永久基本农田122.72亩。

漩口镇双庙村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53户(其中:一组115户、二组54户、三组84户),有户籍人口690人(其中:一组301人、二组123人、三组266人),常住人口约1000人(其中因灾、因征失地农转非人员260人)。

党员35人,50岁以上老党员20人,50岁以下党员15人;女党员7人,男党员28人。全村有劳动力人口479人,五保户1人,低保户21人。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目前有集体经济项目一个“圣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出栏生猪2200头,年收益约30万元。

七、漩口镇震源村

震源村位于汶川县漩口镇北部片区最东缘,东接映秀镇,是进入阿坝州的必经之处。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面积14.99平方公里,129户314人(其中一组40户108人、二组22户69人、三组35户78人、四组32户59人)。主要有藏族、羌族、汉族,劳动力人口215人,低保户2户5人,五保户1户1人,震源村现共有党员24人、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发展对象2人。2020年5月28日原蔡家杠村与原响黄沟村合并,正式挂牌成立了“震源村”。全村林地6550亩,草地79.5亩,一般耕地229.3亩,永久基本农田82.36亩。共有集体经济项目2个,年出栏生猪4400头养殖场,集体收入2021年已实现毛利润14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0356.00元。

八、漩口镇集中村

漩口镇集中村村位于漩口镇东南、距离县城68公里、坐落于岷江河畔,总面积4平方公里区3个村民小组,全村农业人口223601,其中一组80232人二组85户215人三组58153人常住人口731,五保户11人,低保户4060人,目前党员有30积极分子3名。现有耕地897亩;退耕还林面积514.82亩、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集中村种植竹林风景线400余亩,2022年人均收入2.22万元。集中村集体经济主要是实行与正大公司签订代养协议的养殖模式,收取代养费为主、年存栏1100头、实现年集体经济35万元

九、漩口镇安子坪村

安子坪村位于汶川县漩口镇东南部,寿溪河右岸,幅员面积10平方公里,距镇政府5公里。全村共有154户396人,其中党员12人,预备党员1名,积极分子3名。全村林地5804亩,草地465.7亩,一般耕地235.09亩,永久基本农田180.66亩。村委会海拔1100米,全村平均海拔1300米,属典型的高半山村。近年来,利用山地、坡地栽种方竹1000余亩,发展林下中药材和弥猴桃产业,主要经济收入仍以务工收入为主。

十、漩口镇赵公村

赵公村位于汶川县东部,漩口镇东部,距汶川县城70公里,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东邻都江堰市龙池镇望江村,南界紫平铺水库库区,西连群益村,北靠赵公山相连。地处高山地带,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其中山顶海拔高度为2488米,国道317线横穿赵公村3、4组,距都江堰市约20公里。

赵公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01户450人,常住人口601人(包括:农转非114人、因婚姻关系和退休人员常住本村的37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4%,主要有藏族、羌族,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户15人、五保户2户2人、低保户5户6人,残疾人20人。全村林地3059亩,草地77.5亩,一般耕地378.17亩,永久基本农田100.63亩。赵公村有集体经济项目3个,1、财圣居再建停业。2、樱缘物语。3、素朴酒店。2021年人均收入23000元。

十一、漩口镇群益村

群益村位于漩口镇东北部、岷江右岸,距汶川县城78公里,东临都江堰,北与映秀镇隔河相望。213国道从群益村山下通过,横穿漩口镇全镇并与都汶高速相连,是除都汶高速外进出阿坝州的一条交通要道。年均气温12℃-16.4℃,年均降水量1400毫米,年无霜期300天。属于四川省盆地边缘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区内资源丰富,全村林地5370亩,草地137.4亩,一般耕地237.26亩,永久基本农田202.95亩。群益村辖3个村民小组,145户40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31人已全部脱贫,最后一批脱贫时间为2017年。五保户2户2人,1人在汶川福利院,其余1人在家养老。目前党员18名,无预备党员,党组织1个。2023年预计年人均纯收入约2.4万元。全村植被茂盛,环境优美,有名的赵公山就在群益村,紫坪水库横穿而过,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十二、漩口镇红福村

汶川县漩口镇红福村是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由原漩口镇赵家坪村、漩口镇红福山村合并而成的,于2020年05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两村合并前分别有村干部12人和14人,合并后由原来的26人减少到14人,平均年龄从原来45岁调减为41岁。村委会驻地位于镇政府驻地的西南方,系原红福山村村委会。两村合并前分别有村干部12人和14人,合并后由原来的26人减少到14人,平均年龄从原来45岁调减为41岁,文化水平全部达到初中及初中以上。省道317、新漩三环线贯穿全村,距离汶川县城大约75公里,距离都江堰市仅45余公里(大约45分钟的车程),西与漩口镇安子坪村相连,南与水磨镇郭家坝村毗邻。

全村林地9444亩,草地108.7亩,一般耕地720.78亩,永久基本农田429.55亩。主要种植杜仲、银杏、重楼、白芨、青花椒等经济作物。2021年初全村共有户籍人口507人,182户(其中:一组45户118人、二组32户94人、三组75户219人,四组30户76人),常住人口约614人(其中因灾、因征失地农转非人员95人,外来常住人口12人)。有劳动力388人。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种养殖业、周边务工、州内其它县及州外务工等。红福村目前暂时无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现正在拟建1个集体猪场和1个200亩的芦笋种植基地。玉米种植450亩,年产量112910公斤。外出务工人员268人。2021年预计人均收入可达20235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