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部门动态

突出“四好四活” 让汶川党史焕发时代光芒

发布时间:2021-04-21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汶川紧紧依托映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挖掘抗震救灾史、红军在汶川的长征史,以鲜活的故事,典型的案例,让沉睡的文物开口、沉寂的党史发声,再现当年历史场景,努力让汶川的党史焕发时代光芒,成为新时代存史咨政、团结育人的生动教材。

一是做好挖掘整理,让党史资源活起来。找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以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为主抓手,以映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原点,围绕红军长征在汶川的马岭山红军阻击战场遗址、郭竹铺红军石刻标语、小茅坪红军石刻标语、板桥村红军战场遗址、绵虒红军烈士纪念地等遗迹遗址,组织专人,研究开发遗迹遗址,努力让沉睡的文物开口、沉寂的党史发声。按照“汶川县2021年创建无忧地·慢生活国家级旅游渡假区产品和服务培育年”部署,先后推出抗震救灾5日游等系列精品“红色线路”,为更多人走进汶川红色景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先辈提供多样化选择。

二是编好学习教材,让党史故事活起来。围绕映秀从地震震源地走向灾后重建示范地,成为集中体现“四个自信”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民族团结进步、“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生态文明”和“国家安全”“军民融合发展”“新时代新愿景”的最佳场所,成为展示伟大抗灾救灾精神的体验地和试验场。组织党校、党史中心、家国情怀书院等专业力量,围绕党员干部群众的认知特点和接受程度,将抗灾救灾精神转化成为群众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转化成为可观可感可触的真实感人、鲜活生动的案例,围绕红军长征在汶川的遗址遗迹,把历史记忆与历史智慧运用起来,挖掘红色资源,注重用一个个暖心的小故事、小场景、小视频来弘扬红色文化,放大红色元素,组织编写了《红军长征过汶川》《汶川县党史宣传读本》《八旬老人入党记》《追剿匪首宋国太》《羌山红遍》等一批红色文本影像教材,切实让教育基地成为文化大观园、休闲体验园、教育实践园。

三是办好生动党课,让党史精神活起来。组织党校、党史中心、家国情怀书院和草根宣讲团等骨干力量,依托地震遗址,红军长征在汶川的遗迹遗址,开发了“家国情怀、应急管理、生态文明”三大特色课程体系。围绕不同群体的认知需求,设置了专题教学、访谈式教学、激情教学、影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的研学教育课程;围绕漩口中学遗址、爱立方、邱光华机组纪念碑、映秀茶祥子、百花大桥遗址等景点,编写了一个个直抵人心的小故事;围绕马岭山红军阻击战场遗址、郭竹铺红军石刻标语、小茅坪红军石刻标语、板桥村红军战场等遗址,推出了系列厚植初心、接续奋斗的暖心故事,通过丰富的图文史料、特色版画、“声光电”等技术,努力让每一堂课都能实现理论的高度、历史的厚度与现实的温度相得益彰,让党史精神焕发时代魅力。

四是用好宣传载体,让党史传播活起来。充分发挥县融媒体中心宣传的主渠道作用,在“两微一网一台”开设专题专栏,利用重点版面重要时段,深入宣传长征史、抗震救灾史在百年党史的宏达叙事中光辉篇章;运用微视频、抖音、H5等新媒体,推出“红色精品线路”的新媒体产品。同时,组织草根宣讲团成员开展宣讲工作,把党史课题设在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窗口)、文化院坝等阵地上,利用已建成的37个村史馆,围绕群众的衣食住行谈党史、话巨变,教育引导群众学党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让党史的光芒绽放汶川大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