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马”当先 山村蝶变——记汶川县公安局挂联龙潭村干部马海波

发布时间:2020-07-02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汶川县融媒体中心 杨光富)在云雾缭绕的汶川县绵虒镇龙潭村大山深处,蜿蜒盘旋的山路上,红彤彤的炉膛灶火旁,藏羌特色的川西民居院坝里,如诗如画的田间地头中,总是活跃着一个身材高大魁梧中年藏族汉子的身影,他就是汶川县公安局二级警长、副调研员马海波。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015年8月,在汶川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决战攻坚的紧要关头,马海波作为脱贫攻坚副县级挂联领导干部被县委、县政府选派至建档立卡贫困村汶川县绵虒镇龙潭村对口负责脱贫攻坚挂联帮扶工作。出身农村,熟悉并热爱农村工作,在挂联龙潭村驻村帮扶工作以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心系贫困群众,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一班人,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帮助村民找准帮扶着力点,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只要提到马海波这个名字,全村群众无不交口称赞。

2018年12月,龙潭村不仅一举甩掉了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帽子,而且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名村,让龙潭村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小村落蝶变。


马海波与龙潭村群众在一起(右)

理思路,抓党建,汇聚合力

龙潭村地处汶川县原草坡乡东南部,身处大山,偏僻闭塞。近10年来,先后遭受了2008年5.12大地震、2013年7.10特大山洪泥石流、2019年8.20强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等多次较大自然灾害。受自然灾害影响2015年,龙潭村被确立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贫困户有5户24人,人均耕地不到3亩。受数次灾害影响,全村人均年收入仅4700元,是绵虒镇和汶川县出了名的贫困村。

自挂联工作开展以来,马海波从加强村两委工作、规范内部管理入手,制定挂联帮扶工作计划。为了充分掌握民情民意,白天,他不惧骄阳暴雨,爬山涉水对分散居住于四面山林中的110户农户生产生活及全村水、电、路、房、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全方位调研走访。晚上,他对照记录、整理分析,撰写上报调研报告、起草制定对龙潭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各类帮扶工作规划、计划等。重点紧盯“三边五类”贫困人口和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与村两委、帮扶责任人深入贫困户家中面对面沟通交流,制定完善细化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策"巩固提高计划。

原来的的龙潭村两委班子不够团结,班子成员不齐心,思想松散、作风庸懒、干劲乏力,就连村里开个会都时常凑不齐人数。“支部庸懒散,谈何大发展?”马海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短时间内扭转被动局面。

“村里的问题症结在村两委,治理就要从党支部开始。”来到村里后,马海波组织开展“抓党建、强支部、聚合力”活动,从抓村两委班子入手,推行“领导带头做表率、班子带领聚活力、党员带动当先锋”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召开“党务村务民主协商监督治理月例会”,运用“书记面对面”工作法,村里重要工作和重大开支均实行“四议两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马海波经常找村里的党员、群众谈心谈话,利用各类机会,让大家敞开心扉、打开心结,有问题摆到桌面谈深谈透,在一线化难题、解民忧。5年多来,他共征求意见、建议600余条,解决各类矛盾和突出问题125件,促使支部“换血”、干部“洗脑”、党员“提能”,党员群众的集体荣誉感和向心力得以加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大幅提升。更为可喜的是,村里好几项悬而未决的历史矛盾也迎刃而解了。

“自己不能松懈下来,还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下去,要在党员中培育出更多的后备干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让村两委彰显新气象、激发新活力,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驻村工作队’!”5年来,在党建引领下,龙潭村里的矛盾纠纷做到了“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户”,龙潭村的党建工作连年在绵虒镇排名靠前,成为全镇“党建示范村”之一,相关经验得到汶川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

抓基础,兴产业,助民发展

相对于汶川县副县级领导干部的称呼,马海波更喜欢别人介绍他是龙潭村的挂联帮扶“马局长”。用他的话说,打从第一天来到村里,他就成为了地地道道的龙潭人,因为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而在群众心里,也越来越喜欢上这位“编外村民”。其实,2015年刚到村里,大部分群众认为他是县上当官的,只是来例行公事走一走过场,过不了多久就会走,直到给群众办成了一件件实事,群众才彻底改变了看法。

产业富、则百姓富,产业兴、则万事兴。马海波多次在村里会议上说,“都说龙潭村在高半山,交通不便,发展产业不易,我就是要战天斗地,就算不吃不喝,也要带领大家走出一条特色产业的路子。”。马海波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该村制定“短期靠扶持、中期靠种养、长期靠产业”的经济发展思路。

   为增强龙潭村综合发展能力,他反复奔走,在各个职能部门对接扶贫产业,找项目、找技术、找市场。经过他的多方努力,龙潭村先后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修建了10个垃圾池,添置了30个分类垃圾箱,修建了1个标准化篮球场,完成了龙潭村四组堰塞湖清淤工作和五组黑泥巴地堡坎的地灾治理。围绕“四好村”建设,修建了8个停车位,新建村道、组道和产业发展道路8.518公里,新建了6座桥梁,建设了13个错车道,改变了龙潭村进村道路错车难的困境,增加了村民出行的安全性。

调整龙潭村产业结构,才是群众脱贫的长久之计。马海波带领“六个一”帮扶力量和龙潭村两委班子转变工作思路,抢抓机遇,大力发展莴笋、莲花白、青椒等特色产业种植,加快推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19年底,龙潭村收获莴笋500万斤,莲花白400万斤,青椒150万斤。仅以上三项蔬菜总收入就达到了1300余万元,人均毛收入达到了3万余元。

如今,龙潭村的农业产业百花齐放,全村种植莴笋400余亩、青红脆李300余亩、海椒400余亩,养殖土猪3000余头、山羊1000余只、鸡鸭1万余羽等。该村还联系了县工质食药监部门,准备注册“龙潭牌”系列农副产品商标。全村5户贫困户做到了“就业务工”或“一户一产”全覆盖,确保了稳定脱贫不返贫。为了将村里的农副产品更好地销售出来,一方面,他找到对口帮扶龙潭村的义乌市城投集团,发挥电商平台优势,对种养农产品开展点对点溯源销售;另一方面,还利用微信群、朋友圈发送信息,联系单位工会组团购买等方式,下大气力开展消费扶贫工作。5年下来,帮助群众销售农副产品近5000万元,获得了龙潭群众如潮的好评和点赞。

龙潭村有着广阔的天然草场,养殖业前景可期。为培育和壮大龙潭村级集体经济产业,他带领扶贫工作队,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龙潭村乡村振兴的主抓手,把加快发展畜牧产业作为调整优化龙潭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举措来抓。

2017年底,通过整合扶贫产业资金,会同足湾村、克充村购入了牦牛50余头,从圈舍改造、良种引进、技术培训等多方面着手,扶持带动群众发展养殖。截至目前,牦牛养殖发展到龙潭村附近的3个兄弟村存栏100余头。2019年底,龙潭村全村110户413人实现了集体经人均分红100余元,让村集体和群众实现“大河有水小河满”,彻底摆脱空壳村的尴尬局面。

抓实事,帮急难,情暖民心

 2019年8月7日凌晨00:02,采收莲花白劳累了一整天的龙潭村二组李长安一家早早的进入了梦乡,电线年久老化短路引发的电火花引着了厨房里的电线,随之又引燃了柴火,紧接着大火很快向厨房和客厅蔓延,被噼噼啪啪的火苗惊醒的李长安一家四口人从火中逃出来。由于火势太猛,李长安的两层木质结构的房屋全部被烧毁,所有的财产都付之一炬,除了身上穿的衣服,连白天刚刚卖莲花白的一万余元钱还没有来得及存入银行也被烧成灰烬。他们家生产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顿时陷入了困境。

李长安一家是龙潭村2015年度的贫困户,两口子想到今后的生活忍不住号啕大哭。马海波在接到村干部的电话后,立即连夜来到李长安家进行安抚慰问。第二天一大早,便协调县税务局为老李家买了整套厨具、衣服、鞋子粮油、大米、床上用品等一大批物资。

看着被大火删的只剩下断垣残壁的房屋,想着老李一家4口人以后的生活,马海波心里感到沉甸甸的。当即和镇、村干部商议,向县民政局争取到了救助款,救助他们彻底渡过难关。当老李用颤抖的双手从县民政局接过这延续希望的救助款时,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帘,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不住地说着感谢党。

现在的李长安,再也不像之前那样愁眉不展、动不动就掉泪了,而是笑容满面、精神倍增。两个孩子现在成都和都江堰打工,他们两口子在龙潭村采用投亲靠友的方式住上永久性的生产用房。李长安高兴地说:“孩子们懂事儿,国家的政策又这么好,还有马局长把我们当成亲人关怀,以后只有享不完的福,我们真是赶上好时候了!”

挂联龙潭村5年多来,各类大大小小的扶贫会议,马海波从不缺席,对扶贫工作任务,他从不推给其他工作队员和村干部,日夜加班加点也要及时完成。他在挂联驻村帮扶期间每天平均步行超过万余步,全村110户、413名群众和其中5户贫困户24名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大家十分信任马海波这位“编外村民”,但凡有些烦心事、揪心事,村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来找马海波。几杯茶水,几条板凳,大家围坐在一起,从抱怨声中开始,从笑声中结束,就这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正值龙潭村经济发展迈上正轨之际,2019年8月20日凌晨,一场多年不遇的8.20强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不期而至,龙潭村河堤堡坎、公路等基础设施遭受严重打击,经济损失达200多万元。在此次灾害中,因道路交通和通讯中断,无法取得联系,成为“孤岛”。

8月23日,在收集齐救灾物资后,马海波带领“六个一”驻村工作队一行7人,和武警救援部队一道,肩挑背扛物资,爬天梯、钻隧道、涉急流、过悬崖,历经近5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到达龙潭村,成为灾后第一批进入灾区的帮扶抢险救援人员。马海波安抚受灾群众,发放救灾物资,统计村民财产受损情况,协助救援力量恢复全村通水、通电,帮助村民采摘青脆李并协调落实水果外运工作,做好应急预案,组织村民积极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2020年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责任上肩、使命催征,马海波放弃春节休假,大年初三一大早就赶赴龙潭村里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让党旗在农村防疫一线高高飘扬。疫情防控期间,马海波先后组建了2支党员、民兵先锋服务队,按照“支部为主、党员先行、分片包干、各履其职”的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找相关人员开展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阻止村民宴请活动7例、劝散聚集和打牌现象8起,发放各类疫情防控宣传资料200余份,有效地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疫情防控斗争的阶段性胜利。他坚定地说:“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要能挺身而出,在群众需要时肩负起这份责任。”

5年多以来,马海波处处为龙潭村的发展尽心尽力,争取资金,为龙潭村村道拓宽和修建产业道路,改造村委会阳光棚,联系汶马高速公司为贫困户刘玉友安装桥梁护栏,协调县税务局为龙潭村贫困户在水磨镇郭家坝安置房购置基本生活物资,为龙潭村孤寡老人修建保障用房,筹措物质和购买慰问品走访和慰问贫困户和孤寡老人。说起这些年来马海波为龙潭村做的大大小事情,龙潭村党支部书记陈代康如数家珍。

“我们不能满足于过去的功劳薄上,让成绩冲昏了头脑,龙潭村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还任重道远……”在与马海波的交谈过程中,谈到龙潭村,他有说不完的话,是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对这里的群众寄予太多的情感,是他太想推介这个地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高半山传统村落。

过去的成绩永远藏在心里,存在的问题永远记在脑子里,干起事情来有初心、有方向、有动力。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主战场上,马海波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知难而进、勇挑重担,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职责与担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